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辅导资料 > 经济师 > 初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 > 经济师初级金融专业辅导资料: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及相关例题

经济师初级金融专业辅导资料: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及相关例题

2012-12-21  来自于:课评集

  初级金融辅导资料: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背景:美国耶鲁大学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

  (二)公式:

  费雪方程式 MV=PT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为货币流通速度;

  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1、MV=PT —— 表示一定时期内,商品交易与货币流通的规律性平衡关系。

  2、P=MV/T —— 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P随着货币量M 的变化而变化。

  原因: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例题】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在20世纪初提出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关系的方程式,MV=PT.

  A.费雪 B.凯恩斯 C.斯塔福德 D.亚当•斯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费雪方程式。(P8)

  【例题】

  在费雪方程式MV=PT中,对各字母代表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流通中货币平均 B.V为货币流通速度

  C.T为交易量 D.P为各类商品价格水平

  E.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总量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费雪方程式。

  MV=PT 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平均数,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T表示交易量 。费雪方程式要求价格是加权平均而不是简单的价格,因此D是错误的。——注意:费雪方程式与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中字母的意义区别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