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辅导资料 > 经济师 > 中级公路运输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 经济师中级公路运输辅导资料:车辆运用

经济师中级公路运输辅导资料:车辆运用

2013-6-7  来自于:课评集

  中级公路运输辅导:车辆运用

  须掌握各指标的含义与计算公式

  一、车辆时间利用指标(4个)

  (一)车辆工作效率:在一定时间内,营运车辆总车日中,工作车日所占的比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车辆工作率越高,表示车辆的时间利用率越高。公式1.车辆工作率=工作车日/总车日乘以100%;2. 车辆工作率=车辆完好率—车辆停驶率。

  (二)平均每日出车时间(小时):在车辆工作率一定的情况下,平均每日出车时间越多,表示车辆的时间利用程度越高;受驾驶员工作制度、运行组织水平,运输距离、道路通阻、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式平均每日出车时间=计算期每日出车时间累计/同期工作车日总数

  (三)昼夜时间利用系数:可以通过实行多班制或双班工作制度提高昼夜时间利用系数,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公式:昼夜时间利用系数=平均每日出车时间(小时)/24(小时)。

  (四)出车时间利用系数:运行时间在出车时间中所占的比例,提高该系数的唯一方法是压缩出车时间中的停歇时间。公式:出车时间利用系数=运行时间/出车时间。

  二、车辆速度利用指标(3个)

  (一)技术速度:营运车辆在运行时间内实际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公式:技术速度=计算期总行程(千米数)/同期运行时间(小时数)。

  (二)营运速度:安出车时间计算的车辆平均时速。公式:营运速度=计算期总行程(千米数)/同期出车时间(小时数)。

  (三)平均车日行程:可综合反营运车辆在时间和速度两方面的利用程度。公式:平均车日行程=计算期总行程/同期工作车日(千米/车日)。

  三、车辆行程利用指标(总行程)

  (一)含义与计量单位:总行程又称总车公里,指营运车辆在一定时间期出车工作行驶的千米数。计量单位为车公里。

  (二)分类

  1.载重行程(重车公里)是实现运输生产的有效行程,是总行程的有效利用。

  2.空驶行程(空车公里)是无效行程,是总行程的浪费和损失。

  (三)总行程计算公式:1. 总行程=平均车日行程乘以工作车日数;2. 总行程=平均运营车数乘以日历天数乘以车辆工作率乘以平均车日行程。

  (四)行程利用率

  指载重行程占总行程的比重;影响因素有客流量、货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车辆调度;公式行程利用率=载重行程(重车公里)/总行程(总车公里)乘以100%或行程利用率=(总行程—空车行驶)/总行程乘以100%。

  四、车辆载重能力利用指标

  (一)吨(座)位利用率是反映车辆载重能力利用的最重要的指标。

  1.静态的吨(座)位利用率:即按一辆营运车一个运次(班次)考察。公式:吨(座)位利用率=实际载货(客)量/额定载货(客)量乘以100%。

  2.动态的吨(座)位利用率:即安全部营运车辆一定时间期内的全部运次综合考察。公式:吨位利用率=计算期换算周转量/同期载重行程载质量乘以100%;载质行程载重量=∑(载重行程乘以额定吨(座)位)。

  (二)实载率:是安全部营运车辆一定时期内的“总行程”计算的载重能力利用程度指标。公式:实载率=计算期换算周转量/同期总行程载重量乘以100%;总行程载重量=∑(总行程乘以额定吨(座)位)。

  (三)吨(座)位利用率与实载率的关系:当汽车运输企业全部运营车辆额定吨(座)位都相同的条件下,实载率=行程利用率乘以利用率;若不相同,仅能求得实载率的近似值。

  五、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拖运率)

  指挂车完成的周转量所占汽车或拖带的挂车合计完成周转量的比重。

  公式:拖挂率=挂车周转量/汽车周转量 挂车周转量乘以100%;挂车周转量=汽车周转量乘以拖挂率/1—拖挂率。

  六、车辆生产率指标

  (一)含义:车辆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年、季、月、日)内,单位车辆所完成的运输工作量。

  (二)单车期产量指标:是指一辆营运车在一定时期内所完成的换算周转量。

  1.按周转量和平均车数计算:单车期产量=计算期换算周转量/同期平均营运车数;平均营运车数=计算期总车日数/计算期日历天数。

  2.按车辆运用效率指标计算:单车期产量=日历天数乘以平均车日行程乘以行程利用率乘以吨(座)位利用率乘以平均吨(座)位/(1—拖挂率)。

  3.单车日产量指标:①单车日产量=计算期周转量/同期总车日数;②单车日产量=平均车日行程乘以行程利用率乘以吨(座)位利用率乘以平均吨位乘以车辆工作率/(1—拖挂率);③单车日产量=车吨(座)日产量乘以平均吨(座)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