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辅导资料 > 经济师 > 初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 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辅导资料:场调查方法(二)

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辅导资料:场调查方法(二)

2013-6-4  来自于:课评集

  (二)市场调查方案设计与调查报告撰写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1.确定市场调查的目的和要求;2.确定调查内容;3.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4.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表;5.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市场普查和市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6.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期限(期限受调查工作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和时效性要求的影响);7.确定资料整理方案;8.确定资料分析方案(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9.确定调查进度;10.确定调查费用预算;11.制订调查组织计划;12.撰写调查计划书。

  问卷设计:问卷也称调查表,它是调查者根据调研目的和要求,设计出的由一系列问题、备选答案及说明组成的、向被调查者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也是市场调研中收集资料和数据的一种基本方式。根据调研题目的类型,可分为开放式问卷(只提供问题)和封闭式问卷(规定答案选择)。根据调研方式,问卷可分为派员访问问卷、电话调查问卷、邮寄调查问卷、网上调查问卷和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根据问卷的填答方式,问卷可分为自填式问卷和代填式问卷。问卷一般包括前言、被调查者项目、调查项目、结束语、填表说明和编号六个部分。

  调查报告的撰写:一般包括扉页、摘要、目录、序言、正文、结论和建议以及附件七个部分。

  (三)定性预测方法

  集合意见法:集合意见法是指集合各方面人员(企业主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预测方案,加以归纳、分析、判断,确定企业预测方案的预测方法。集合意见法可分为销售人员集合意见法、业务主管人员集合意见法。

  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由预测组织者召开专家会议,在广泛听取专家预测意见的基础上,综合专家们的预测意见作出最终预测结论的预测方法。一般8-12人。适用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投资可行性研究。种类主要包括交锋式会议法(各抒己见互相争论)、非交锋式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发表自己的预测意见或补充,不对别人怀疑批评)和混合式会议法(质疑头脑风暴法;第一阶段采用非交锋式会议法,第二阶段用交锋式会议法)。

  德尔菲法:美国兰德公司于1946年。(1)选择专家(15-25人)。(2)准备资料。(3)初步预测。(4)反馈修正(3-4次)。(5)确定预测值。优点:匿名性、反馈性、代表性。缺点:时间长、专家咨询费用高。应用:1.对数量答案的统计处理—加权平均数(综合预测值=(最低销售量预测值<即:最低总和÷专家人数>×权重 最可能销售量预测值<即:最可能总和÷专家人数>×权重 最高销售量预测值<即:最高总和÷专家人数>×权重)÷各权重之和)或平均数计算法(综合预测值=最低销售量预测值<即:最低中间值>×权重 最可能销售量预测值<即:最可能中间值>×权重 最高销售量预测值<即:最高中间值>×权重)÷各权重之和)、中位数计算法、极差计算法等。2.对主观概率的统计处理—平均数法。3.对等级比较答案的统计处理—总分比重法(总分比重=各评分项目的总得分<即:评分人数×概率>÷(回答的人数×评分数和))。

  联测法:运用一部分或局部的市场、经济资料及有用的相关比率来预测另一部分或全局的市场预测值的方法。如已知A城市需求率等数据求B城市的需求量=就业人数×需求率(需求率=B城销售率<即:B城销售最÷B城就业人数>÷A城销售率<即:A城销售最÷A城就业人数>×A城需求率<销售量之比等于需求率之比D2/F1=S2/S1>)

  转导法:是指根据政府公布或调查所得到的经济预测指标转导推算出预测结果的市场预测方法,又称为经济指标法(利用大类经济指标转导推算出较小类项目的市场预测值)。可反映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对本企业预测项目的要求。

  类比法:类比法是指把预测目标同其他类似市场问题的变化加以对比分析,推断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市场的相似性)。有产品类比预测法、行业类比预测法和地区类比预测法。

  指标预测法:指标预测法是指根据经济发展中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化,来分析判断市场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直接反映市场经济形式的波动)。分为领先落后指标预测法(按经济发展指标同市场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领先指标(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同步指标)和落后指标)、扩散指数法(扩散指数=某一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的指标个数/全部指标数目×100;只能预测变化趋向,不能预测变动幅度)、企业景气调查法(以问卷为调查形式,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分为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压力指数法等方法(每百元零售额分摊的结余购买力过大,意味着有较多的货币停留在流通中,物价总水平趋于上涨,通货膨胀较严重)。

  (四)定量预测方法

  简易平均法:简易平均法是指根据预测目标的历史时间序列求出其平均数并以平均数作为基础来求得预测期的预测值的一种预测方法,分为算术平均数法(适用于数据围绕某个平均值上下波动(n 1期预测值=此前各期数值总和/n期数),或呈现呈现趋势性变动且增长量大致相同(n 1期预测值=上期数值 此前各期增长量(本期-上期之差)之和/ n期数))、加权平均数法(n 1期预测值=此前各期数值与权数乘积的总和/权数之和)和几何平均法(适用于逐期环比速度大致相同(n 1期预测值=上期数值 各期环比发展速度(本期/上期之商)的乘积的(n-1)次的开方))。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采取分段移动平均的方法进行预测,即从时间序列的第一期数据开始,按一定的观察期数〔跨越期N)由前向后有序地移动,求出每个跨越期内观察值的平均数,并将距预测期最近的移动平均数作为预测值的方法。正确选择跨越期N是十分重要。

  可分为一次移动平均法(每期数据围绕着某个稳定值上下波动;)和二次移动平均法、

  直线趋势延伸法:直线趋势延伸法是指根据预测问题的时间序列所呈现的直线趋势特征,找出拟合直线,建立预测模型,然后向外延伸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季节指数法:季节指数法是以预测目标的循环周期(一年)为特征,根据各年按月(或季)编制的时间序列资料,以统计方法测出反映季节变动规律性的季节指数,并以此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