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辅导资料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 >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辅导资料:流动性偏好论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辅导资料:流动性偏好论

2013-5-31  来自于:课评集

  中级经济基础辅导:流动性偏好论

  1.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学说的基本思想

  (1) 凯恩斯在其所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

  (2)基本思想: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心理,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

  2.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1)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

  ①交易动机: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②预防动机: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③投机动机: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即:

  L1= L1(y)>0

  投机动机构成投机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即:

  L2= L2(i)<0

  所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

  L(货币需求)= L1(y) L2(i)

  3.凯恩斯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基本假定之上。

  【例题3:09年单选题】在流动性偏好理论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中,将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的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称为()。

  A.预防动机 B.投机动机

  C.交易动机 D.平衡动机

  【例题4:2011年单选题】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由利率决定并与利率为减函数关系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贮藏动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