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学习资料 > 经济师 > 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 > 经济师中级金融专业学习资料: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原因

经济师中级金融专业学习资料: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原因

2012-12-30  来自于:课评集

  中级金融专业学习资料: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原因

  ①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2010年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的显现。过去两年,我国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1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7l万亿元,为当年度现价GDP规模的182%,为同期美国M规模88 535亿美元的124%,成为全球货币供应量第一大国。

  ②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重要农产品和关键生产或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在食品中,生鲜食品的价格上涨成为推动食品价格总涨幅达到7.2%的主因,居住类价格如水、电、气、油等快速上升是我国当前结构性通胀另一个重要表现。2010年我国居住类价格上涨达到4.5%,为CPI达到3.2%提供了22%的支撑。

  ③成本推进性物价上涨是引发全面通胀风险的主要因素。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重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涨幅达到10%以上,我国目前的成本推进性通胀的主要诱发原因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也即输人性通胀的延伸影响。

  ④共同理性预期的形成放大通货膨胀效应。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同,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感知在2010年第一季度成为社会共同的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至第四季度,有73.9%的受访者表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而且持物价持续上涨预期的比例达到61.4%。随着CPI的快速走高,我国对通货膨胀的共同理性预期开始形成。

  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是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中央银行在《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未来“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政策措施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自201 O年第三季度起,我国货币政策开始转向,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等政策工具,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二是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引导并提升社会各界对通胀形势的“正常变化”、“可承受水平之内的变化”、或者“恶化”的判断能力,推动社会形成正确的“通胀心理预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