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辅导资料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 >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学习资料:货币均衡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学习资料:货币均衡

2013-8-7  来自于:课评集

  中级经济基础学习资料: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货币的均衡状况则是这两者对立统一的结果。

  1.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货币均衡具有如下特征:①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②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③现代经济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货币失衡的含义

  货币失衡是与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货币均衡要求货币供给大体等于货币需求,如果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则存在货币失衡。

  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1)总量性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这里也有两种情况: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或货币供应量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前一种货币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即使出现也容易恢复,经常出现的是后-二种货币供给过多引起的货币失衡。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很多,例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地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其后果之一就是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2)结构性货币失衡是另一大类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是指在货币供给与需求总量大体一致的总量均衡条件下,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结构性货币失衡往往表现为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商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分又求过于供。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因此,结构性货币失衡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而经济结构的刚性往往又使其成为一个长期的问题。

  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关系,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往往是两者相互交织、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以至于难以分辨。由于结构性货币失衡根源于经济结构,所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二)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货币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其内在机制的自我调节,能够自发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关系,而货币供应量正是按货币需求向流通领域供给货币的结果,是货币供求关系的产物。因此,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货币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使其保持均衡状态的特性,决定了单纯追求货币自身的供求均衡,在货币流通的决策和管理方面是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而且,货币运动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的其他方面不可能不发生联系。特别是在当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运动对国民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能动作用,货币数量已经成为宏观经济中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因此,研究货币均衡问题,固然首先要涉及货币的自身均衡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研究货币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决定的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与宏观经济其他变量的综合平衡问题。

  在宏观经济方面,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总是以商品价格总额形态出现,表现为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总需求则是以货币形态出现,表现为通过货币的多次周转而实现的社会购买力(MV)。因此,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关系,要求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生产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流通规模也总是在不断扩大的。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因此,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M1)就应当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步增长△M1=Y′×M0。其中,Y′为GDP增长率,M0为上期货币存量,△M1为本期货币增量。

  然而,物价因素毕竟不能不考虑。在一般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不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跌。理由很简单:如果物价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升降而涨跌,那么各企业、经济部门乃至国家,其产值就只能反映出它们的劳动消耗状况,从而使经济增长率除了反映劳动力就业增减变动之外,不会再有别的意义了。因此,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并不相应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所谓的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在调整这种剪刀差现象时,一般都是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以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其结果必然是价格总水平上涨,同时,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其结果也是导致价格总水平不断上涨。

  由此可见,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剔除通货膨胀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物价水平自然上升的倾向。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

  △M1=(Y P)×M0或M1=Y P

  其中,P为物价自然上涨率,Ml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上式反映了货币的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