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试题中心 > 模拟试题 > 教师招聘 > 教育心理学(中小学) >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第7卷(五)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第7卷(五)

2012-12-8  来自于:课评集

  三、简答题

  20.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有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2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准确地阐发了自觉思维与学习知识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这就是启发性原则的

  贯彻启发性原则,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阔视野,活跃学习气氛,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的习惯;最后,教师要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态度,对学习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22.选择德育方法,首先依据的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选择德育方法要考虑这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德育内容,形成相应的品德能力,以符合总目标的要求;又要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相应的德育方法也不同,以符合具体目标的要求。

  其次,选择德育方法要依据德育内容。德育内容不同,决定采用的德育方法也必然不一样。比如: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主要运用说服教育法;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则主要运用榜样示范法和陶冶教育法。

  最后,选择德育方法还依据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常用榜样示范法,而少用或不用自我教育法。从个性差异上看,对骄傲自满有虚荣心的学生,奖励应慎重运用;而对懦弱、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应多表扬并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继续进步的勇气和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

  答题提示:此题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这一问题相类似,可联系在一起加以区别和记忆。

  23.班主任要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必须有自己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共有五种主要工作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要求处理好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4)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目的是步调一致,构成合力。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四、论述题

  24.人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对开展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甚至受到某种限制。那么,教育应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呢?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从量变产生质变,使人的身心发展又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每—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阶段性,要注意教育内容上的过渡和衔接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所谓不均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一时期快些,另一时期慢些。现代科学研究发现:3岁~5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培养独立性的最佳期,4岁~5岁儿童视听觉发展到较高水平。青少年时期抓紧教育,采用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相应的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的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和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致是相同的,各阶段的年龄特征也大致一样。可变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会发生某种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可变性,开发学生潜能,以加速学生的发展。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同—年龄阶段中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既可能表现在不同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上,也可能表现在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因此,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