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试题中心 > 模拟试题 > 教师招聘 >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第2卷(二)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第2卷(二)

2013-1-17  来自于:课评集

  二、判断题(20分)

  1、对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错

  8、错

  9、对

  10、对

  三、简答题(40分)

  1答:少年期(初中阶段),它以个体的生理上出现性特征为标志。正是这一生理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强烈的心理变化,其主要的是少年成人感的程序、自我关注的加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摆脱成人的愿望强烈。少年期使儿童进入一个身体发育加速、内心活动复杂化和矛盾增加、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冲突时起,令他们自己和父母等有很多烦恼的突变成长时期,又称之为心理的危险期。要使少年积极的度过青春期,主要是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通过青春期教育,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会择友与交往,如何自我防卫和保护自己,远离这些诱因,是重要的教育任务。同时学习教育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可能和自有探究的空间,创造丰富校内和校外生活,把学生引向有追求的人生。

  2答: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为教育发展提供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又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同的经济形态,教育的表现也相应的各异。具体说制约作用为:一是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已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二是经济社会通过对人才的需求和经费投入提出人才数量和规格的要求,三是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这些都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知识经济社会的演进中证实。

  3答:课堂教学的特性。多维性(教学中多种多样的事情发生、同一件事情会产生多种结果)。同时性和及时性(许多事情在同一时间发生,教师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及时的反映)。不可预期性(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教师无法预先知道的,产生的效果许多也无法预期)。历史性(经过一段时间,会在学生中形成一些共同的规范和认识)。

  4答:批判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简言之,批判教育学就是试图把现代主义的解构观念与后现代结合在一起的教育学。不同观点的批判教育理论均把解放作为教育的最终追求的目标,要求个人摆脱权力的控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反对教育上一切的权力形式,如教材、教师等,反对教育中的普遍性与统一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批判性的思想,以建构教育上的文化新形势。提出反文本和反记忆,对传统课程提出了挑战。反对传递式教学,讨论和批判的分析是其最崇尚的方法,要求进入文本情境。教师为学生的批判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批判、重构。批判教育理论提出改造教育和解放教育的口号,为我们提供了新视野,有助于对有关教育问题的认识,促使我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再分析。但这种理论可行吗?教育与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等不同,要想把教育从实际中与意识形态牢笼脱离,与权力脱离只能是异想天开。而且批判教育理论仅用反抗来说明学生的行为是不全面的,过于简单化了。也没有注意亚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论述题(24分)

  1答:我国当今教育目的分析。对于教育目的可以从下列方面去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主要的理论依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是教育目标实现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求。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含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大方面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智育传递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教育,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基本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认识世界能力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技巧(阅读、写作、计算及与具体学科相关的特殊技能),发展智力和认识能力(智力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认识能力通过表达能力、组织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出来)。美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主要任务是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体育是由目的的传递锻炼身体的知识,影响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我国教育目的在历史的沿革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特征,有了一些恒常的成分,有些合理,有些未必合理,反映在价值取向上尤其如此。

  一是,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把人的个体价值归结为人的社会价值,以社会标示个人,强调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强调人对社会的服从。教育中注重压抑个人的需求,使受教育者必须服从社会,抽调了个人价值的具体内容。

  二是,缺少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可以说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对创新有如此迫切的需求。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只能步人后尘,因为创新能力会加剧知识分配和交易的不平等,发展中国家把知识产权交给发达国家,反过来自己不得不以高昂代价购买知识成果,在经济竞争等中就会落后于人,拾人牙慧。

  三是,缺少个性化的教育观念。创造性是个性自主性、主体性的孪生兄弟,僵化、一统的制度产生的是刻板、无活力,创造空间狭窄,创造能力无从形成。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的个性化,让教育从大一统的刻板模式中脱离出来,成为开发创新能力的园地,创造性人才和新科技、新科学产生的策源地。主要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将受教育者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培养健康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