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复习资料 > 综合指导 > 教师招聘 > 中学语文 > 教师招聘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材中作者内涵的挖掘(三)

教师招聘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材中作者内涵的挖掘(三)

2013-1-19  来自于:课评集

  六、了解作者的身世,帮助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云之子。他的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是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所以,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之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靖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营造了一个秋雨缠绵的黄昏氛围,词人的孤寂哀愁与酸楚,随点点秋雨抬打着读者的心,也表现了作者遭受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

  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境遇,是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理解作品内涵的敲门砖。

  七、展示作者风格,增强作文文学色彩

  课本、读本中作者及其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无一不烙上时代印记,展示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些是近在手边,考生极为熟悉,资源丰富取之不尽却极易被忽视的材料库。而且,课本、读本的文章已经承受过编书者的严格挑选,使用者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更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如福建考生的《执子与通子》中,选择中国古代前贤中两种不同处事风格、生活方式的人进行比照,笔触或深或浅,或详或略地触及了庄子、陶渊明、王维、屈原、司马迁、辛弃疾、诸葛亮、苏轼、柳永、嵇康、阮籍等人,展示他们的各得其所,各有所长,观点辩证而机智。这篇论文的素材都是对教材中作者思想内涵的挖掘,展示了每位作者的不同个性,从中恰当地切合材料,深刻地表现出文章的主旨。

  又如2007年北京一考生写的优秀作文《细雨闲花皆寂莫,文人英雄应如是》中写到李煜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途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的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这里考生将自己掌握的作者的情感经历移入文章中,融合自身的人生体验,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